新华社6月27发表了题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文章,文章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此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引贤、育才、稳才”几方面下功夫,聚人才之力,不拘一格,画好“千里马”竞相奔腾的“人才江山图”。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要持“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引贤之态。“人才九条”中指出:“在选拔人才时,讲文凭也要讲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凭,无论是大、中、小学学历,还是千里马、“百里马”、“一里马”,还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种年龄的人,都使用起来、跑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不能以僵化的标准衡量人才,应着力于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应该解放思想,消除偏见,摒弃“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单一评价标准,要看重其特殊才能,不唯学历、论文、资历,要通过灵活的机制措施,因人施策、精准施策,为特殊人才铺路架桥,以“用人如用器,用其长,而不强其短”的观点,以事择人、用其所长,产生群贤毕至的示范效应。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要行“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育才之举。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要坚决摒弃“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的想法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让人才既能读有字之书,也能读无字之书,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还要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治者在教化”,人才的培养是关系百年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只有培育出一批真正扎根岗位的创新型人才、科技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才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要施“君能尽礼,臣得竭忠”的稳才之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方针。“尚贤者,政之本也。”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来稳住人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摒弃“重引进,轻服务”的短视思维,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确保“拴心留人”稳住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我们要常持识才的慧眼、容才的雅量、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伟大事业中来,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