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形色色的基层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源泉,而讲好基层故事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在语言表达、情感共鸣、传播方式等多方面下功夫。能够讲好基层故事,有助于更好地宣传基层风貌,展示基层成就,同时也能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影响力。
挖掘基层故事,打磨故事细节。“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往往发生基层的各个角落,挖掘基层故事是基层干部的一个重要任务,基层干部要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扎进基层村居,通过定期走访、广泛调研等方式认真了解百姓的生活和情感,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乡风民俗、产业发展等有代表性、有启示性和受人欢迎的故事。“荆山有玉犹在璞,未遇良工虚掷鹊。”基层干部要对收集到的故事资料进行仔细的剖析和整理,删减不必要的内容,并把重点突出,使故事情节简单易懂,有逻辑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将收集到的故事和自身的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避免出现故事从百姓生活中来,最终却脱离百姓生活的尴尬局面。
宣传基层故事,弘扬故事能量。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中国不乏生动故事,关键是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对于基层故事的宣传,百姓关注的往往是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弄清,而非华丽的辞藻堆砌、精心的词句设计以及婉转的道理映射。直截了当的语言、亲切温和的态度、通俗易懂的故事是描绘正能量的最好润色。而百姓对外卖小哥彭清林义无反顾跳桥救人,流浪大叔刘彦宏街头席坐辅导学生功课等社会热点的广泛讨论,也充分验证了新时代下依托社交平台搭建宣传阵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基层干部不光要注重把故事包含的能量辐射到自己的身边,更要灵活适应、跟随、利用好融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让基层故事这一锅香喷喷的饭菜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不断散发余味。
思考基层故事,解决背后问题。森罗万象的基层故事深处经常隐藏着民意、民需、民情,例如农村学子的教育资源平衡、困难家庭的生活条件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孤寡老人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都是基层干部为民服务过程中绕不开的重点与核心。因此,基层干部不光要讲好基层故事,更要多思考,多反省,多深究,找准堵点难点,改良工作思路,以实际行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在攻坚克难中发动百姓转思想、带动百姓谋发展,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春天里的故事”正悄然绽放在自己的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