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1

收藏

分享

网评 莫让“缺斤少两”成为规矩

13207159328 · 2023年6月26日 23:15:37
     近日,一男子在夜市购买东西后用随身携带的称进行复称,遭到老板拒绝,并指责其买东西带称,破坏规矩,引发网友的热议。
     缺斤短两何以理直气壮?按照一些商贩的说法,低价目的只在“引流”,如若不在称上动些手脚,而足斤足两进行销售,不仅不赚钱甚至还要赔钱。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某些市场,使用“鬼称”甚至成为了公开的秘密,“缺斤少两”也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但使用“鬼称”的商家再多,不合理的也是不合理的,不该为这种行业“潜规则”大行其道披上“符合规矩”的外衣。足斤足两、童叟无欺,本是经商之底线,如果缺斤少两成了规矩,诚信经营变为另类,让部分商家为了眼前小利而破坏市场秩序,久而久之,势必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合法经营者门可罗雀,钻营旁门者盆满钵满,最终导致经济市场失序,消费者权益受损。
     探究“鬼称”层出不穷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执法难度大、二是违法成本低、三是维权路子难。由于一些商家秉承“无奸不商”的生意经,持着坑到就是赚到的想法,使之具有使用“鬼称”的天然冲动。再加之“缺斤少两”行为具有隐秘性强、涉及金额小等特点,让监管部门取证困难。假使被“较真”的消费者发现,商家往往以看错、手误等借口为由补足差额,问题往往也就此掩埋,这也是“缺斤少量”行为由来已久却仍能在违法的钢丝绳上稳稳前行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即使证据确凿,许多地区惩治手段也仅仅是没收电子秤,或进行少量处罚,与缺斤少两的获利相比,可谓是“高收益、低风险”。而与之相反的是,消费者维权成本却不可谓不高昂,不仅要为了两块三毛与商家进行争执,还要投诉报警、配合取证,其中可能还夹杂着摊贩的威胁谩骂,即使最终维权成功,也往往让人身心俱疲。
     因此,要解决鬼称问题,除了消费者的较真,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监管部门要想新招,出实招,用狠招。例如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运用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搭建投诉举报网络平台,提高投诉举报便利程度,降低维权难度和成本。同时,对于缺斤少两行为,可以通过挂黄牌等方式进行曝光,这样不仅可以给消费者提个醒,也能给其他摊贩鸣个钟,更能让违规摊贩红个脸,出些汗,经济上受些损失,倒逼摊贩提高对商誉依赖程度,破除一次性生意的心理。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常态化监管,推动突击检查和长效治理相结合,摆脱“一阵风”式治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根除顽疾,打破“前脚刚查、后脚就犯”的怪圈。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面对缺斤少两问题,业界各方要合作共谋、综合施策,共同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切莫让“缺斤少两”真的成了“规矩”。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举报

切莫让“缺斤少两”真的成了“规矩”。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 2023年6月27日 09:28:12

QQ客服

公众号

①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②绑定个人微信
(可快捷登录)

QQ群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②群

②群798444397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①群

①群681241005(已满)

VIP特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