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是发展地区生产力、激活创造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各地政府要想下活营商环境“一盘棋”,就要落准“招商引资”先手棋、落狠“为企服务”关键棋、落稳“包保走访”长远棋,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确保“兵贵神速,率先出击”,落准“招商引资”的“先手棋”,吸引企业“落地生根”。“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支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以有效投资促成有效供给,提高有效需求,转化为经济增量,续航当地发展动能。各地政府要绘就营商环境“新画卷”,吹响招商引资“先锋号”,当好本地招商政策的“代言人”“大喇叭”“广播站”,以乡籍在外“能人库”为落脚点,派出“娘家人”到省外,打出以“情”招商“暖”招牌,以精准的招商政策红利,勤联多访寻“能人”,吸引精英回流。同时,深度“链”式招商,聚力提升招商质效,立足当地产业和资源禀赋,发挥产业园区集群化优势,协同传统、新兴产业并驱,以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和工作作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补链、延链、强链发展,落实全链条跟踪、对接、服务企业,做好企业“落地生根”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砥砺“破釜沉舟,战则必胜”,落狠“为企服务”的“关键棋”,聚力推动“企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要求。各地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全方位以“店小二”“服务员”身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创优企业敢闯、敢干、敢投的制度环境。一方面,推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以“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构建“亲”“清”政企关系,提高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另一方面,提高服务“智”量,扩展服务“维度”,线上建立“企业议事”微信群、为企服务帮扶平台、问题反馈小程序,解决民企纠纷化解、审批协调等问题,线下设立为企服务专岗专职、24小时服务热线,精准提供常态化业务咨询、政策指导解答,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服务渠道多元化,服务覆盖全面化。 务求“临杀勿急,稳中取胜”,落稳“包保走访”的“长远棋”,全面保证“企业满意”。“抓企业就是促增长、抓项目就是促发展”。对于企业诉求和项目的“卡脖子”难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影响市场经济主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地政府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把牢企业、项目问题导向“绣花针”,织密服务“针脚”,搭建政企连心“民生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落实包保走访联络,和企业、项目负责人聊市场经济状况,记录阻碍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建立问题台账,协同多方部门,督促问题闭环解决,跟踪确保回访满意,营造出重企、亲企、爱企、护企的优良氛围。此外,还要引导企业和项目用好、用活、用足各类惠企政策,鼓励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做出创新、做大宣传,着力促进企业产值稳增稳长、项目投产达效,不断释放市场发展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