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迪崽崽 于 2023年6月20日 15:01 编辑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发展,释放内生动力,助力推进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项目,打造特色品牌。“支部+产业”充分挖掘村内的现有资源禀赋,形成特色产业,例如架河镇武庙村,作为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打造了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民俗体验、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区,年收益达500万元。“支部+合作社”,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例如架河镇武庙村,可以通过苏正磊西瓜专业合作社,打通架河镇至外界的淮河湾西瓜销售途径,解决架河镇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支部+电商”,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媒体引流。例如架河镇杨集村,葡萄产业园众多,农产品销售途径缺少,可以通过建立直播产业园,带动农产品销售。
党建+高校,激活外生动力,助力推进人才振兴。农村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乡村人才缺失严重,使得农村的发展受到制约。最能汇聚人才的地方就是高校,从高校入手,为乡村注入人才活力。党建+建言,开展选调生座谈会、年轻干部座谈会、大学生建言会等,向选调生、年轻干部、本村的在校大学生征求建议建言。党建+实践,今年淮南市选拔在读大学生兼任乡镇团委干部为基层送去了一批优秀人才。同时,充分利用暑假期间,同高校联合,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党建+比赛,例如架河镇瓦郢村拟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可与高校合作开展村庄规划方案征求大赛,通过评比,选出最优方案优化落地,既节省费用,又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方案。
党建+群建,夯实执政根基,助力推进组织振兴。只有聚焦民生,夯实群众基础,才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落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而谋求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党建+信访,发扬“枫桥精神”,利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定期走访重点人群,例会研究信访难题,及时疏通民意诉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树立先锋模范,带领党员群众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中干事创业。党建+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好政策“宣传员”,通过微信转发、乡村大喇叭等方式宣传最新的各类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全力做好全镇政策宣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