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乡镇工作 关于基层单位“三公经费”的几点思考

piao0208 · 2023年6月20日 09:01:46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十八大以来,对于三公经费的规划和使用,自上到下都有着明确和严格的规定。那么,对于基层的工作单位,应该如何应对“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浪费”以及“办公设备的闲置”等问题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管控手段、制度改革和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来实施和督导。

  首先,充分发挥数字化多媒体介质的作用。在我国进入数字支付已经十多年的现阶段,如果各单位食堂还在继续沿用老式的发饭票、签考勤、数人头的方法来对进餐人数和规模进行统计,那实在是和时代脱轨甚久。然而,这种情况还是真实且大量地存在。各单位如果借鉴商业终端系统的经营模式,将圈存系统与手机二维码绑定,计算机平台进行统一到账,终端划扣,各项就餐记录一目了然。这种统计手段在我国十分成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在交通出行方面,上到单位领导,下到机关办事人员每人或者每个科室一张公务乘车卡(可实物卡、可绑定手机),既能当作公交卡使用,又能作为加油卡使用,单位以年或月为期限,统一标准,统一划账,既简化了出行报批程序,又合理控制了出行成本,并且每次出行花费时间和费用清晰明了。另外,在办公设备方面,公务采购卡也可以实现预算和实际使用费用的统一调配。如果将每一个公务人员或者单位办事人员的就餐、出行和办公三卡合一,并且标准化和电子化,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实行了预算和计划,有力控制了“三公经费”的成本。

  其次是制度改革。按照各级下发的相关文件规定、办法和说明,各单位各项制度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宣传不到位,政策未落实,反响不热烈,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短板。既然是制度,就需要系统性、全面性地涵盖“三公经费”使用的所有实际性问题。大多数单位基本上按照一事一议的解决方式,出台解释和操作说明文件。这本身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会造成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公经费”的节流问题,优化管理审批制度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思路。

  最后是监督机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监督机制的督促和落实。一是审批制度存在漏洞时,监督机制的介入和管控。二是数字化技术运用实施过程中系统的维护和平台的监管。三是经费标准制定上的同质化和差异化。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均需要监督机制的全程参与和互动。

  基层单位的“三公经费”不仅需要我们捂好“钱袋子”,过好“紧日子”,最终目的还是要合理调配各单位经济流动渠道,开源节流,促使“三公经费”合理、科学而高效地运用。

  武汉市新洲区文化和旅游局 黄小仙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QQ客服

公众号

①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②绑定个人微信
(可快捷登录)

QQ群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②群

②群798444397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①群

①群681241005(已满)

VIP特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