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网评 把握文化脉搏 解锁民族复兴“秘钥”

CJ464476 · 2023年6月20日 08:27:24
       文化强则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乡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作为一名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发扬好乡土文化,是我们工作的“必修课”,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号准“传承脉”,延续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吹响发展“号角”,扬起文化“风帆”。文化是我们民族能够持续发展五千年的灵魂和未来,且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一种潮流,它是奠定在骨子里的一种责任,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要以高度自觉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党的而是精神武装头脑,树立正确文化观,做中华文化最忠实的信仰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中华优秀乡土文化基因,以高昂的姿态,扬起“文化”风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基层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不懈努力。

       号准“创新脉”,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发展。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断流的“亘古亘今”的文明,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典范,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内化力、延续力和凝聚力。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创造贯穿了有关文化论述的全过程,也是推动新时期文艺繁荣兴盛的主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方位新坐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民族发展的根与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激发优秀乡土文化生命活力,唤起人民群众对优秀乡土文化的共识与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号准“交流脉”,促进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生活习俗书写着各地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融合关系密切。交流的目的是使处于不同文化圈的人通过资源的相互丰富来给自己定位,正所谓“不通诸经,不能解一经”。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身处一线,需肩负起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时代使命,努力成为传承伟大精神的“传播者”,让中华文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共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顺河镇 程杰)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QQ客服

公众号

①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②绑定个人微信
(可快捷登录)

QQ群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②群

②群798444397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①群

①群681241005(已满)

VIP特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