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网评 打好文化遗产保护“组合拳”,探索城市更新“新样板”

胡婧怡 · 2023年6月19日 17:49:06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海派文化的起源地、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红色文化的诞生地,上海现共有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3435处不可移动文物,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历史风貌保护不仅是改善民生的必答之题,也是打造上海闪亮城市名片的应有之义。

  “一砖一瓦总关情”,文化遗产是乡愁的记忆,风貌保护要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城市更新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历史保护建筑经历风雨沧桑,由于年旧失修,存在风貌受损、结构老化、厨卫设施缺乏等问题,居民生活状况堪忧。风貌保护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首先解决安全隐患,提升居住水平,着力保民安、纾民怨、解民忧。要按照大兴调查研究部署,深入现场调研住房实际情况和特点,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把群众是否支持和受益作为保护工作的首要检验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风貌保护要和活化利用相结合。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上海是一座向史而新的城市,保护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留,站在城市更新的角度,要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在百年后为城市发展服务。要不断发展“修旧如旧”的工程技术和修缮工艺,恢复历史建筑的风华底蕴;要以文化遗产为载体,注入面向现代发展需求的功能;要以科技赋能,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注入新能量,以新技术讲老故事。只有推动文化遗产重新融入公共文化生活,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历史温度、感受文化魅力。

  “庐山竹影几千秋”,文化遗产是浓缩的历史。风貌保护要和文化挖掘相结合。要坚持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精心保护城市文脉,保持历史风貌的连续性、整体性、协调性,让城市风貌既有历史感,又有烟火气。同时,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发扬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地、革命星火发源地、江南水乡传承地等身份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不仅对物质空间进行更新,更要基于其文化价值为其注入新的功能,如文化场所、教育基地、纪念展陈空间等,从而提升上海的文化软实力,传递出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高水平的城市更新应当是敬畏历史、面向未来。上海要将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方能在保护中遵循历史要求、回应群众期盼、满足城市发展,走出一条守正创新的城市更新道路。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QQ客服

公众号

①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②绑定个人微信
(可快捷登录)

QQ群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②群

②群798444397

选调生网投稿交流①群

①群681241005(已满)

VIP特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