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果子园乡为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感,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乡村人才、涵养文明乡风,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夯实阵地,让群众“身有所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农家书屋有吸引力,就得不断充实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果子园乡始终坚持把是否满足群众需要、群众爱不爱看作为图书采购的重要标准,通过按需采购和鼓励捐赠等方式不断扩充图书规模;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建立完善值班、借阅制度,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图书整理、卫生清洁、办理借阅手续、及时记录群众阅读需求等,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创新方式,让群众“心有所寄”。由于距离、时间等客观原因,图书的借阅量往往并不高,为此,果子园乡创新农家书屋运行模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农家书屋”进村组志愿活动,把图书搬到离村民最近的地方,变被动借书为主动上门,真正让闲置图书资源“动起来”。同时,有序组织图书流转在各村农家书屋间循环传递,实现“交叉式”借阅,最大程度发挥图书资源的流通作用。自“农家书屋”进村组活动开展以来,不仅使周边村民身心得到放松,更能让农民群众闲暇之余“心有所寄”。
拓展功能,让群众“梦有所圆”。果子园乡各村农家书屋是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功能活动室于一体的乐园综合体。其中,农家书屋藏书均达3000余册,图书种类丰富,集阅览、借阅、文化活动功能于一体。果子园乡依托农家书屋平台,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知识讲座、农民书法、阅读、数字图书推广等活动,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结合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等需求,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农家书屋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带到了乡村,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充电宝”和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激活了乡村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发展启动“新引擎”增添“新动力”。(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