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网评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yang8828 · 2023年4月6日 10:51:38
本帖最后由 yang8828 于 2023年4月6日 10:56 编辑

  清明已至,弘扬孝道文化正当时。清明时节,华夏儿女礼敬先祖、缅怀英烈,体现着敦亲睦族、赓续血脉的深厚人文精神,但近年来,祭祀用品的攀比之风盛行,从“纸人”“纸花”到“纸别墅”“纸车”,似乎只有以这样的形式才能体现对逝者的追思和沉重的悼念。事实上本不该如此,丰祭不如厚养,孝道重在当下。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祭祀文化是孝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祭祀是为了缅怀先辈、追忆先人,是为了感恩生命的赐予和先辈的关心爱护,但生前之孝理应大于生后之孝,有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有多少“物是人非”的遗憾,或许祭祀的意义本就在于提醒我们珍惜身边人,而不是以祭祀的形式来补全自己内心的遗憾。

  祭祀更应注重孝道文化的传承。就祭祀而祭祀,失去了祭祀本身的意义,为了祭祀而产生攀比的心理则更不可取,在祭祀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孝道文化的传承。各地应该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传承孝道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广移风易俗好风尚好做法,由实地实物祭扫转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让清明节承载的家风传承、孝亲感恩文化内涵得以更好发扬光大。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礼的民族,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礼从宜,使从俗”告诉我们,传统礼仪也应该适时而变,今年各地纷纷提倡开展文明祭祀活动,那么祭祀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通过网络祭祀、绿色祭祀,以新的祭祀形式传达我们对先辈的思念之情,以绿色环保的方式表达我们对逝去之人的沉痛悼念。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传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结合时代要求,以新形式、新方式过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并深挖其文化内涵,以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养,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