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极致纯粹,烤串滋滋作响……近期,“淄博烧烤”借助社交平台迅速“出圈”,一张火车票开启了“去淄博吃烧烤”的当代旅行热潮。有网友调侃,“这座车牌号以鲁C开头的城市,如今真正站在了烧烤界的‘C位’”。
要说努力打造经典IP的城市不少,那么近来,为何是淄博烧烤独获网络和青年青睐?
每一个一夜成名,是厚积薄发的沉淀;每一次先声夺人,离不开默默无闻的耕耘。淄博烧烤的品牌宣传“蓄谋已久”,无论是通过举办麦田音乐节、青岛啤酒节、力邀千万网红直播等方式借力大咖粉丝效应进行推介,还是输出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在B站主页推送,用“互联网思维”挖掘商机,淄博烧烤这步棋走得很漂亮。
但是,精心引客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变“流量”为“留量”,而“色、香、味”俱全的淄博烧烤让这座活力之城持续“突围”。
“色”体现在淄博烧烤的产品特色上。一桌一炭炉、一餐一烧烤,让顾客充分体验动手的快乐,再加上“小串+小饼+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淄博独特的烧烤方式满足了年轻人喜欢新鲜感的心理和社交需求。小马扎、小方桌、小火炉,三五好友围坐,嘴里畅谈着人生,手下不停翻动着烤串,不同于动辄成百上千的门票,以及动不动就踩坑被宰的当代旅游现状,淄博烧烤用一种成本低廉的方式渲染小城的烟火气,让食客们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感受到疫情后生活重新换发活力的踏实感、幸福感。
“香”体现在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上。如果仅仅只是一方美味,那必然难以长久,“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就是要让“文化+旅游”实现“1+1>2”的效果。正如淄博当地人所讲,三位一体中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小葱代表豪爽,在当前部分城市“千篇一律”“形象扁平”的时代背景下,山东淄博完美诠释了山东人民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天性。这座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小城正通过对城市形象的打磨重塑,对多元化IP的潜心打造,实现集历史文化与时尚气息为一体的现代化转型。
“味”体现在温暖的人情味上。面对互联网传播爆点,淄博快速行动,举全城之力,助力“淄博烧烤”文化推向全国。全市38处青年驿站向来淄大学生开放,给予每人每年4次、每次5天的半价入住优惠,发布淄博烧烤地图,推出以“青春淄博·烧烤季”为主题的周末旅游线路、设计21条“淄博烧烤”公交专线,开设首趟“烧烤专列”“出了高铁站,下一站就是烧烤摊”,淄博街头推出招手即停,免费乘坐的观光车......一套求新求变的密集“组合拳”乘胜追击,不论是民生举措还是治理体系的迅速调整和创新,都能让人看到淄博市对待青年的满满诚意,更让人看到了当地服务青年群体的信心和能力。面对不断释放的旅游需求,当地政府创新思维,让“流量”变“留量”,才能最终转化成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祖国大地处处涌动着希望的春潮,各地要想勇立潮头,抢占先机,只有“走在前,开新局”,旗帜鲜明亮出政府大旗,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文化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打通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交出满意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