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网评 用好问责“利器”

elbow81 · 2023年4月3日 11:14:48

  当前,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信号已经充分释放。俗话说“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用好这把利器,既需要较强的政治担当,也需要科学的策略方法。只有用好问责“利器”,才能在迈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追责问责的本意是通过严肃查处在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干部,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达到查处一个,挽救一批,教育一大片的目的。是改进“庸懒散浮拖”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热情的“助推器”,是推动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坚持“一把尺子”量是非、客观公正是追责问责的基本准则,也是其权威和公信力的根本。然而在现实实践中,一些地方即使卖力干仍然被问责,种种问责泛化、简单化,以问责处分来推动工作的情况,让一些基层干部压力很大。在问责中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曲解了追责问责的本意,以问责数量衡量整治效果,以问责“数量”彰显“行政作为”,为了突出“问责数量”,对问责数量下指标、下任务,随意伸缩问责标准、挖空心思“泛化问责”,这不仅会使被问责干部心中不平衡,也让其他党员干部惴惴不安,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必将严重损害党纪国法的权威性,降低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其本质是权力滥用的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

  把好问责“天平”,培育正确的政绩观。问责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手术刀”,问好了会实现“问责一起,警醒一片”,问不好则会“问责一个,打击一片”。要牢记问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简单成为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不能把问责指标作为“政绩”的参考,不能将是否问责、问责数量多少作为评判落实效果的依据,不能以问责代替整改,更不能为了问责而问责。

  把好问责“尺度”,做到精准规范问责。有什么问题就查什么问题,有多大问题就查处多大问题,问责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需要增强程序意识,依照问责条例和其他有关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集体决策程序,规范问责启动、调查、报告、审批、实施等环节,杜绝随便任性。不能给问责下数量指标,也不能放松和扩大问责范围,不能以“长官意识”强令问责、“一人拍板”问责等不讲规矩、不讲程序,更要严肃打击和查处弄虚作假的凑数式问责和“运动式”问责行为,使问责精准化、规范化。

  (郑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