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叶春艳 于 2023年4月3日 08:35 编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力,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时至今日,社会要想得到发展,也要注重倾听民声,落实民声,才能惠及民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因此,要做好民生,就要转变工作作风,用好我党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调查研究,倾民意。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民生关乎群众的诉求、幸福。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业难以保障、以及幼无所依、老无所养等问题,这不仅会降低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会给国家的治理埋下隐患。究其原因,部分领导干部不注重群众路线,不了解民意,一意孤行;也和错误的政绩观存在关系,只注重面子工程、发展经济却忽略了群众的呼声。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而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因此,要想做到群众满意,真正地改善民生,需要先大兴调查研究,充分倾听民意,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科学规划,指引方向。 调查研究,落民生。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民生改善也是如此,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是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关系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生无小事,只有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才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助力城市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然而光倾听只是开始,还需要政府尽最大努力去落实。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因此需要政府大兴调查研究,积极落实每一项政策、每一项诉求,只有把民声落到实处,脚踏实地的解决群众问题,真正改善民生,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要大兴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了百姓之想,明确民生工作,才能实现和谐长久发展。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