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户籍属于农村、在户籍所在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务工的农民。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愈加凸显。农民工对于培训回报率的满意度与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职业培训的效果,培训回报率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年龄、性别、培训回报率和培训服务等;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外界期望等影响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家庭经济能力弱、文化水平低、人口结构复杂、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等是农民工参培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民工作为职业培训的对象,如何激发其参与职业培训的动机是首要的。
一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受农村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主要呈现出抱团就业的现象,大部分人群缺少培训投资意识,且不关注不了解技能培训,缺乏参与培训的兴趣和动力。因此要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方式,提供就业服务平台,引导个体做好长期职业规划,促进就业思路转变。另外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承受能力,政府、企业要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建设,在提升其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能力,营造独立就业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素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改变自身现状的愿望强烈,但部分首见于程度较低,导致其出现短视、功利性思想。在面对职业技能培训时,不能认识到技能培训在改变自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各级乡镇、村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解读,对符合条件的成功人物进行宣传,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两栖就业方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职业培训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参加培训期间的费用更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认识误区。落实培训补贴,降低培训成本。结合地方实际,落实相关培训补贴政策,减少农民工的培训支出,从成本视角转变其培训观念,增强参与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