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网评 调查研究的四个误区

寻真问假 · 2023年3月30日 16:40:54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不断提升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治理体系多层级的国家,其高效治理和有效决策有赖于对经济社会现状的正确了解,只有先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才能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因此,在任何时候,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技能并常态化运用。调查研究要注意方式方法,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得到正确结论,有以下几个误区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的。
 
  一是计划不当,走马观花。调研应该事先明确主题,安排好日程计划,要注意对每个调研点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了解,若遇到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则应延长时间或择机再开展后续调研,不应单纯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蜻蜓点水,沦为“打卡式”调研。部分调研计划出现了一天之内前往四五个调研点的安排,为了所谓效率忽视了调研效果,违背了调研的本意,是无法到达调研目的的。
  
  二是被动听取,缺乏主动。调查研究是一个主动开展的行为,要达到目的主要依靠调研者的主动询问、了解,针对有疑问的地方或者不明白背后原因的情况,应该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避讳不回避,如此才能对情况有完整的认识。部分调研为了安排方便或者照顾面子,多以各方汇报为主,调研者被动听取,如此便和坐办公室看报告无异,丧失了调研的意义。
  
  三是偏听偏信,未得实情。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如何获取准确的信息是需要着重注意的。有些敏感数据如家庭收入、负债等很难通过直接询问得到真实数字,一些群体所遇困难、问题原因也难以通过简单走访了解到,更有部分人员因为各种原因面对询问时所答有失偏颇,不够客观。所以,在开展调研时要充分考虑信源的不稳定性,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交叉印证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基础不实则再多的分析也没有意义,只有认真谋划,了解到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分析和应对。
  
  四是以始为终,忽视解决。调研只是手段,最终得出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调研行程的结束不是调研的结束,后面还需要完成情况分析、问题查找,以便作为后续开展和优化工作的参考。部分调研头重脚轻,“雷声大雨点小”,只重视调研过程,忽视了后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更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的重要方式。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把握调研精神与内涵,避免走入误区,据实开展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