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网评 @青年干部 以榜样之名,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

16684919437 · 2023年3月30日 15:32:43
       近日,央视电视总台《榜样7》专题节目正式播出。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榜样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念擦亮乡村振兴的精神底色,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答好新答卷、奋进赴新程;跟随榜样的脚步,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现“新作为”。

  以榜样为名,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2001年9月,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黑虎庙小学教师,立志让“山里娃”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知识改变命运”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用二十多年的亲身实践践行的诺言。他经常骑摩托车为学校托带书本、教具,少则几十斤,多则百余斤,一个来回近10个小时,先后骑坏了3辆摩托车。高丘镇和学校之间的山路上,留下了他二十一年的往返足迹,那么深刻,那么清晰,那么珍贵。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乡亲们都说:“张老师就像大山深处的一轮明月,照亮了山村孩子前行的路”。因此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时刻铭记自身使命和职责,遇难不怕难,遇险不退缩,切实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要问民需、思民盼、汇民智,更要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以真心真情、实干实效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以榜样为名,担当尽责,无私忘我的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1968年,24岁的路生梅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来到陕西佳县,成为当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要在这里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是路生梅立下的庄严承诺,她是怀揣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更是无私忘我担当尽责的榜样之一,她扎根陕北,从一名专科医生变为全科医生,从二十多岁到七十多岁,无私奉献是对她的生动刻画,也是真实写照。她口对口地吸痰,反复进行人工呼吸40多次,让病情危重的“百日咳”婴儿得救;她为救治一个肠穿孔病人,连续战斗8个小时,自己却劳累过度昏睡了一天一夜;她外出就诊,走了近两个小时,摔了40多跤,却给患病儿童带来了无限希望。50多年里,她的足迹遍布佳县;50多年里,她的奉献让人铭记,1999年,路生梅到了退休年龄,但她坚持慈善义诊,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职,以“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的脚步继续前行,以“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的初心无私奉献。做为青年干部,应该在时时、处处、事事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他人,温暖他人,将人民利益置顶,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变为自己的操心事,多为群众做一些实在事、暖心事,用“无我”的奉献情怀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交上满意答卷。

  以榜样为名,初心如磐,全心全意的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只要还活着,就要做下去”是“80后”林占熺的执着信念。40年前,面对无现成经验可借鉴,无“正式研发单位”可申请立项,无可供研发的实验室、资金、设备的“三无”窘境,他凭借一腔热血,奋战1000多个日夜发明菌草技术;林占熺说,30年前他给自己定的使命就是:“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作为党培养的农科学者,他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曾经,他可以用自己的菌草技术去办公司挣大钱,但他毫不犹豫选择免费推广,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世界人民解决“饥饿”难题。“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将他高高举起”,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青年干部当以林占熺教授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与民同心、携民同行,昂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艰苦奋斗之志,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坚持到一线成长、到一线磨炼、到一线攻坚,砥砺担当之能、磨砺担当之勇,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以实干“立根破岩”。

(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网评)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