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作者在基层工作,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来办事,找错了楼,同事很冷漠的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于是老人颤颤巍巍的准备下楼,作者看不下去,扶着老人一直送到正确的地点。这便是我最初报考乡镇公务员的初衷,我也想扶一把困难的老人、帮一次焦灼的农民、办一件真正的实事,然而这最简单的初心却最难坚守。
“纸上政绩”让初心变得难坚守。参加工作以后,年轻干部总会被“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材料束缚,逐渐“长”在了办公室,远离了乡土气息,见不到“民间疾苦”,久而久之,认为基层工作就是做好一沓又一沓的材料,材料做得好,工作政绩就好。然而这似乎背离了基层干部的初衷,基层干部就要和农民待在一起,就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困难、农村的现状、发展的桎梏。这才是基层干部最宝贵的基层经验,这才是为官之道,是能够让中国改变的星星之火。
“老人经验”让初心变得难坚守。年轻干部参加工作,总会遇到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然而,我们更要学会辨别“知识”的含金量。有一些工作的前辈会告诉你如何推诿扯皮,如何保证工作中不犯错,如何得到领导的青睐,这些经验总会让我们的初心慢慢消退,成为职场中的“老油条”。年轻人更要有辨别力,不要观眼前的蝇头小利,想着偷得一日清闲,要始终坚守自己当初加入组织的初心,始终怀揣着炙热的梦想,始终一身正气。
“不接地气”让初心变得难坚守。在基层工作中,最忌讳的是“不接地气”,不能够与群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无法与群众感同身受。很多干部总会认为群众在无理取闹,这会使得双方都产生许多的不理解,干部不能理解群众的需求,群众不能理解干部的做派,干群关系逐渐恶化。其实我们更多要做的是换位思考,如果他反映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会怎么办。如果坐在我面前的是我的父母,我会如何处理。带着这样的感情处理群众事情,就会愿意为群众多跑一趟路,多申请一个政策,多沟通一个部门。
守得一颗初心不易,基层干部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