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实地调研 “四事四权”工作基层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小树苗 · 2023年3月28日 17:00:48
本帖最后由 13114179103 于 2023年3月29日 09:34 编辑

     2022年6月份以来,京九路街道办事处以“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为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积极推动“四事四权”工作法在街道治理中落地生花。

  一、京九路街道“四事四权”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是进一步优化了基层治理,精准晓民情。京九路街道16个村(社区)优化设置214个网格,选配479名网格员,因地制宜将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卫健等各项工作有效整合成“一张网”,每个网格员建立群众微信群,对所负责网格内的居民信息、矛盾纠纷清晰掌握,及时知晓民情。网格员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每天一询问、每周一走访、每月一核对”的工作模式,建立台账,填写网格员工作手册,形成“群众点单、网格派单、网格员接单”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群众“有事儿找网格”,实现问题发现在网格、资源整合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与此同时,京九路街道坚持做好“111平台服务”品牌,不断完善街道党工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城乡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四事四权”工作的开展做了扎实的铺垫。自“四事四权”工作法实施以来,京九路街道“网格管事”共完成546件,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

  二是进一步推动居民了自治,深入听民意。“四事四权”工作实施以来,街道及16个村(社区)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广场会”、“村民夜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不断拉近干群关系,打通了社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研讨、定期开调度会、培训会,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对“四事四权”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构建组织健全、制度配套、功能完备、运行规范的基层治理服务新格局,营造村(社区)治理更走心、党组织与群众更贴心的氛围。在打造村(社区)品牌的过程中着力出亮点,如新阳社区“周五广场会”、张桥社区“板凳会议”、陈庄社区“皖美红色物业”、黄庄社区“七星‘话’解服务队”、卞寨社区“卞地开话”等品牌,街道鼓励村(社区)深入探索“群众议事”的方式方法,力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全力保障群众的“四权”。在开展群众议事工作的过程中,桥口社区妥善处理了辖区内住户反映的人居环境问题,在“两委”干部的召集下,居民在小区共商共议,最终居民共同举手同意进行小区地面硬化、疏通下水道以改善居住环境;新阳社区通过每周五晚的广场会议,将辖区内群众从“旁观者”转变成“剧中人”,已开展的八次小广场会共收集辖区内群众反映问题30条,目前已经全部解决;陈庄社区利用2023年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整合多方力量,履职尽责守底线,成功化解2017年的征迁遗留积案。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水平,切实解民忧。街道抓好村(社区)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调动各方资源,凝聚“两委”干部、“五老”人员、政法干警等多方面的力量,充实到基层服务队伍中,切实增强基层解决矛盾纠纷的效率与水平,动态调整354位“五老”人员,建立议事调事组织28个,具有自己志愿品牌的队伍9个。街道制定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考核细则,督察组不定期到16个村(社区)考核“四事四权”工作落实情况。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把“四事四权”工作推进情况作为16个村(社区)第三季度绩效考核加分项,以上年度第三季度为例,有4个社区在季度考核总分上享受加分,其中的三个社区因“四事四权”工作加分,从二类进到一类社区,切实倒逼村(社区)激发内生动力。京九路街道通过“支部说事”解决问题161件,“五老调事”解决问题37件,其中通过“五老”调事解决土地宅基纠纷7件、婚姻家庭问题8件、劳资问题5件、征地拆迁纠纷15件。化解信访积案难题4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63件。

  二、探索“四事四权”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基层困境

  一是服务质量与群众需求的矛盾。京九路街道地理位置特殊,既有城市社区,又有农村片区,人口多且流动量大,因此基层治理难度较大。以网格员工作为例,一方面,尽管村(社区)为他们印发了工作手册,但是因部分网格员文化程度低、年纪大,无法完成诸如此类的记录工作,仅局限于日常事务的解决及不定期上报,暂未形成高效工作的模式,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辖区内网格员管理统筹不够、管理也有待增强,“两委”干部往往只是与自己包片的网格员有联系,若统筹不够,就会导致网格力量得不到集中。与此同时,部分村(社区)干部、“五老”人员因工作的局限性,化解矛盾方法单一,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部门资源与工作整合的矛盾。“四事四权”工作推进的过程存在组织办唱“独角戏”的情况,但是辖区内流动人口较多,需求多样化,多数群众反映的事项需要其他部门合力解决,比如龙王店村在开展“村民夜话”的时候,有村民提出修缮路灯、菜园的情况,这就需要“两委”干部及网格员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再比如在政法干警进网格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与网格员有信息差的情况,信息需进一步整合。

  三是工作开展与整体发展的矛盾。16个村(社区)在开展“四事四权”工作时各有自己的模式,比如“两委”干部相对“强势”的社区多运用“支部说事”,党组织干部较为年轻有活力的多善于运用“群众议事”,网格员统筹管理较好的则在“网格管事”的过程中极为高效,能够用好某种方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因为村(社区)干部直接在一线与群众打交道,难免会碰到各类棘手的问题及信访难题,就需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有的问题甚至需要运用“四事四权”工作中的两到三个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就需要各村(社区)统一思想,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全方位发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形成特色模式。辖区内各村(社区)要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服务品牌与解决群众大事小事的“系统”,利用好已有资源,持续创新优秀做法,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的“存在感”,结合实地情况与群众需求,更好地实施“四事四权”工作法。

  二是提升网格质量。进一步加大对“两委”干部及网格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提升村(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热情,一方面,要加强激励关怀,同时将网格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相融合,完善村(社区)“积分超市”及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提升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推行更具体有效的网格管理办法,探索智慧化网格。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增强关联部门作用发挥,集中力量以组织建设为引领,强化部门间配合,凝聚力量压实“四事四权”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