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方案》从12个方面、 6个步骤系统总结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总体要求和方法路径,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有力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借助调研,研究问题、深入实际,扬起“调研帆”、勇开“顶风船”。
以问题导向为调研“点亮灯塔”、指明方向。《谈谈调查研究》中指出,“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树立问题导向、明确调研方向,才使调查研究事半功倍、助推发展取得实效。要抓重点问题,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自查自纠、结合本地实际,寻找问题症结、明确调研靶向;要抓实质问题,调查研究要直奔问题根源去,突出重点、直击要害,将调查研究方向与群众“急难愁盼”有的放矢结合起来,善于发现问题病症、把握事物关键。要抓突出问题,对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严重阻碍地区发展的短板问题不避开、不饶开,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正视问题、直面短板。
以正抓实干为调研“压载吃水”、稳定航线。马克思指出“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获得实际经验的过程,实事求是、正抓实干是调研的本质要求。“实”在立足群众、深入基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既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政策效果的试金石,要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脸对脸交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接地气、通下情。“实”在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谨防浮于表面、走马观花的作秀式调研,俯下身、沉住气,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对于典型村落更是要长时间驻村蹲点,下沉一线看问题、察实情,实现调查研究由“虚”到“实”的突破。“实”在辩证思考、理性分析,《之江新语》在调研方法上提出了“交换、比较、反复”的要求,调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既不夸大事实、也不避重就轻,真正做到管中窥豹、落叶知秋。
以转化成果让调研“满载而归”、破解难题。国内改革发展面临的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挑战难题,迫切需要调研成果的转化为之找到破解的新思路新办法。调查研究是一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得活动,当前调查研究中存在重过程轻结果、对策多实效少的不良倾向,这与调研开展的初衷相违背,也造成了调研资源的巨大浪费。要细化分解调研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列出任务清单,定期对调研课题问题进行回访,督促督导责任单位抓好落实、定期反馈,对研究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制度举措,切实推进调研内容成果转化,变“问题清单”为 “成效清单”。要对调研结果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主动从调研成果中融会贯通总结经做法验、举一反三补齐短板弱项,让调研成果形成发展合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