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yingnan 于 2023年3月23日 11:41 编辑
中国多地正在对超时加班问题加大整治力度。3月份以来,已经至少有北京、山东等多地人社部门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排查整治超时加班,还得回归到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上来,以坚定的法治精神,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尊严,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反复的恶性循环。
整治超时加班是尊重和维护劳动者法定权利的体现。《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还规定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报酬的情形和标准。这里面传达了两个意思,一是超时加班违反法律规定,应该进行大力纠偏;二是如果劳动者加班了,要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如今,996工作制和加班文化正在受到非议,如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都不能得到保障,又谈何法治?
整治超时加班应转变管理理念与制度跟进落实双管齐下。如要彻底整治超时加班,真正的办法还得从法治中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转变用人单位管理理念与制度跟进落实双管齐下,久久为功,真正将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兑现到位。一是对于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依法依规管理的正确理念,转变过分压榨员工的错误观念,改变原有的僵化管理理念。如果一项工作,总是要靠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要么说明这项工作任务部署得不科学、安排得不客观,要么说明员工的工作效率太低、能力太差。实际上,企业不见得能通过牺牲员工健康和休息,迫使员工超时工作最大限度产出来换取企业发展的做法是竭泽而渔。普遍加班对提高经济生产效率没有多大意义,强迫员工加班,只会让他们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应付工作。如果员工身体超负荷运转,出现类似于互联网行业劳动者加班猝死的现象,可谓得不偿失。二是对于政府部门,要下真功、动真格,为劳动者撑腰打气。多地开展超时加班集中排查整治,发挥了一定震慑作用。但在集中整治行动之外,政府部门必须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比如进一步畅通监督和举报渠道,变“被动查处”为“主动诉告”,让畸形加班无论如何变异,都逃不出制度监管之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