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詹淑婷 于 2023年3月24日 13:09 编辑
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正是人间踏春好时节。傍晚与同事漫步到附近的小山丘,一路野芳摇曳、嫩芽点点,在漫山的春意里,我却独为那山坡随处可见的赤厥驻足。 赤厥不是它的学名,因它晒干后叶身赤色,且十分适合柴灶点火,当地人为它起了这样一个土名。这种在百度百科名为凤尾蕨科生落叶草本的植物,在我国近十个省份俱有分布,天性喜温暖爱潮湿,却又极耐旱、耐瘠薄。你瞧这一片黄土稀薄又干细,附近无水源,又十余日未降水,却不影响赤厥漫山遍野地生长,紧紧抓住贫瘠的土壤,守护着这一方裸露的丘地。 当然了,这个时节,最妙的要属赤厥的嫩芽,“三月食厥不可辜负”。三明的嫩蕨植株比较小,高的30厘米,矮的10多厘米,肥壮、纤细不一,全凭肥力,身披赤色或绿色的绒毛,顶端多三叉状,新芽则是卷拳紧握,煞是可爱。采一把嫩蕨,择去顶端,焯水,放入猪油辣椒爆炒,用柴火灶最好,清嫩鲜甜、脆爽圆润,端得一盘春日佳肴。有经验的老人则会提醒后辈,必须焯水,不可多食,过量容易引起腹泻。 采完这一片蕨菜,一路和老乡们打过招呼,二人正好就着落日余晖返回宿舍。晚风温柔如许,劳动与丰收带来的喜悦,明晃晃挂在脸庞。 不如做那随处可见的野厥吧,吸收免费的阳光雨露,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守护一方水土。 不如做那鲜嫩摇曳的嫩厥吧,破土而出,任君采撷,不仅能食用,也有药用价值,利泽一方百姓。 不如做那茂盛肥壮的赤厥吧,干巴的身躯是农户添火的利器,留下的灰烬撒在田间或就地填埋,中和酸碱,增加肥力。 青山灼灼星光杳杳,春雨淅淅晚风漫漫。做一株最寻常的赤厥,扎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名有用的基层干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实干担当,笃行不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