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部署老龄工作任务。与2019年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相比,《意见》的一大重点,是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老年人学习从文化娱乐属性转向教育属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比13.5%。国际公认的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为轻度老龄化,14%—20%为中度老龄化。这意味着,中国已经站在了中度老龄化的边缘。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解读《意见》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强调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正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举措,意在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为,鼓励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让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以“夕阳红”助力“中国红”。开展老年教育不仅有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带来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潜在收益。 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2月21日,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为老年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智慧助老,让老年人“老有所学” 《2022年工作要点》还提到,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开展“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及课程资源推介行动。“智慧助老”正在为老年人的学习生活赋能。 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助老”,越来越成为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那么,如何“智慧助老”? 首先要扩大资源供给,才能为“智慧助老”提供不竭动力。比如国家开放大学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建设并认证了以适用、够用、能用、好用为标准的“智慧助老”课程资源,推介和征集了“互联网+生活”“智能手机应用”“智慧生活”等体现适老化和场景化的“智慧助老”典型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并为老年大学、各类老年教育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 其次,发展在线教育也是“智慧助老”的着眼点。比如福建老年大学教育课程已实现电信、广电和移动三大新媒体电视运营商全覆盖。只要打开电视、手机APP或福建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老年学员就可以直接免费收看民族舞、国画、书法、声乐等最符合大众化需求的课程。 当然,“智慧助老”并不意味着教学完全转入线上,而是形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良性互补。要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划分线上、线下教学重点,科学互补,更好地发挥融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