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1

1

收藏

分享

社会 传承好家风 奋进新征程

丰盛黄锴 · 2023年3月21日 09:54:28
      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家。“小家”紧系“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家风,不单能教化人心、催人奋进,更重要的是他能凝聚共识,把一个人的诉求变成一群人的追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为弘扬“耕读为本”的优良家风,巴南区人大代表莫英茂创业成功后回到家乡丰盛镇桥上村,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涌泉书屋”,供村民和游客免费阅览。书屋以“涌泉”为名,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他之所以开设涌泉书屋,正是他从小受到了乡土的滋养、乡邻的帮助、乡风的熏陶,这令他下定决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请大家试想,回报家乡的方式千千万,为什么要创办一座农家书屋呢?原来在他回乡创办企业的过程发现乡亲们普遍缺乏文化知识,闲暇之余以打牌为主。这让他意识到,“城乡文化思想上的差距,是乡村长期落后的根源之一,知识的匮乏成为了阻碍家乡共同富裕的短板”。“扶贫先扶智”,由此产生了创办书屋的念头。如今,涌泉书屋已成了十里八乡孩子们下课放学后最爱的去处。老莫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过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爱国主义情怀结合起来讲给他们听,好的家风便在这个过程中超越了血脉和亲缘,走向了思想上的连接和精神上的认同。现在,这里已成为乡亲们的‘致富驿站’,孩子们的学习乐园,文化振兴的前沿阵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家的思想观念,让读书成为农村里的新风尚、新追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以家风传承育人兴家。但传承家风,究竟是家训文本更重要还是言传身教更可贵?历史给了我们答案。大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已经68岁高龄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最后一版《皇明祖训》,并称有明一代,上至天子,下至朝臣百姓,皆将《皇明祖训》奉为圭臬,不得有违。这本《祖训》是朱元璋呕心沥血之作,共十三章,万余字,将整个明帝国的政治制度、朝堂运转、国家法规乃至于天子起居、皇家礼法都做了巨细靡遗的规定。他天真地认为,只要朱家的子孙遵从祖制,江山便能万世不易。然而事与愿违,就在朱元璋死后不到五年的时间,他的儿子朱棣便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他钦定的继承人,改元永乐。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继续逆流而上,来到宋末元初,此刻起义失败的文天祥正囚于蒙古人的狱中。在伶仃洋上叹零丁的文天祥目前的处境十分糟糕,多年的起义奔波让他华发早生,阴暗潮湿的牢狱环境更是在他本不康健的身体上雪上加霜。自知命不久矣,已如风中残烛的文天祥,却于无声处起惊雷,在地牢幽室中写下了不朽的《正气歌》。其磅礴浩然之气在千年之后,仍然能穿越时空,扑面而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万里羁囚,慷慨悲歌的文山先生,已成为中华民族在国家沦丧,民族倾覆时刻的精神图腾。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家风不是刻在石碑上,墨于故纸堆的文字,而是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浸润人们的心灵。张自忠、杨靖宇等等无数英勇就义的革命先辈在他们的遗书中勉励后辈,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已。家风就是在这样如同接力,如同传火的过程中代代赓续。火把可以点燃火把,微光可以吸引微光。就这样,热爱这壮丽的大好河山,热爱这可爱的血脉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全体中国人家风的最大公约数的形式,沉淀进我们的心海。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今年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只有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整个国家的进步。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举报

传承家风,做好榜样。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 2023年3月27日 16:20: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