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社会 多平台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和网暴治理情况

是萧静静呀 · 2023年3月20日 16:04:45
  3月6日消息,去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建立网暴预警、保护、防扩散等治理机制。为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近日多家网站平台集中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从风险提示、一键防护、私信保护、举报投诉等多个维度,帮助网民快速有效防范网暴侵害,倡导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共建良好网络生态。

  针对近期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网暴问题,抖音、微博、快手、腾讯、小红书等重点平台加大防范处置力度,强化识别预警和实时保护,严肃查处组织参与网暴、借机营销炒作的信息和账号。近一周以来,各重点平台主动向2361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累计拦截涉网暴违法违规信息401万余条,清理不友善等信息7.2万余条,处置账号8511个。

  网络暴力也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话题自互联网伊始便从未消失,我们一直在说网络暴力的危害,一直在呼吁拒绝网络暴力,但网络暴力所造成的悲剧却在不断发生。

  就拿去年来说,网络暴力带来的悲剧不断:1月寻亲少年刘学州被网暴自杀,4月上海女子打赏跑腿200元被网暴跳楼,7月武汉糖水爷爷被网暴搬走……再到上个月传来染头被网暴女孩去世的噩耗,“人言如矢”的现象在社交媒体时代尤为刺眼且屡屡发生。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具体而言是指网络用户借助文字、图片等符号对其他用户进行伤害侮辱或侵犯隐私的行为,往往对被网暴者的精神、名誉造成严重的损害,并危害正常的社会秩序。

  网络暴力往往并非单方所致,从成因上来看,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情绪传播、专业媒体片面的单方面报道(如刘学州事件中的新京报)、自媒体追求流量的推波助澜、互联网本身的前台匿名机制,以及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都是网络暴力的产生原因。

  针对网络暴力治理的问题,多方造成的乱象自然应当由多方共同治理:在政府层面,政府可以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两会中就有人大代表建议加大网络暴力处罚力度;媒体层面,可以加强对言论的审查,查处不当的账号言论,微博等平台的确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仍需完善。以上两个主体的行动当然必不可少,属于一种对网络暴力事后性的外在钳制。

  “后续,网信部门将持续督促网站平台切实落实网暴治理主体责任,定期发布网暴防治情况,及时曝光典型案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决维护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从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角度进一步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及时出台相关部门规章,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推动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强化对当事人的保护救济,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

  最后,也希望随着国家对于网络治理的不断重视与加强,愿网暴悲剧有一天能够消失。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