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一切青年活动的“生命线”便是思想政治引领。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 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方法, 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与学生的精神成长紧密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只有深化创新思想引领的路径和策略,高校共青团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一)划分工作对象
通过对青年学生群体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政治价值,巩固建设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思想阵地。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调研活动等将工作对象大致划分为普通青年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展现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培养工作的精英教育标准。高校共青团可以从基层团组织中有针对性地选拔政治素养较高的青年大学生骨干,由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工作密切融合在青年的大学生涯规划中,从而建立起系统科学的骨干培养计划,打造科学的激励机制。
(二)分类思想引领
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应当采取相应的引领机制。一方面,对于普通青年,思想引领的政治价值要首先立足于青年学生对于政治的认同,主要包括对党的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的认同。高校共青团在思想引领的过程中,应通过丰富的实践和交流等提高普通青年对于组织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以道德价值和发展价值的强化来引领青年学生。一方面,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要将政治价值、道德价值、发展价值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且强化对于政治价值的引领。对专职团学干部和学生骨干两大群体引起高度的重视,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严格落实到地,提升两大群体意识形态的敏锐性,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实现长足发展。
(三)创新引领载体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要注重对主体实现“影响力+亲和力”的效应,通过“线上+线下”载体的互动,将服务和实践完美融合。在思想引领当代价值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机制创新,就需要从实践工作中寻找出口,以问题为导向,逃离困境。一方面,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完善工作内容,扩大工作的覆盖范围。青年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强化其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有效治教育形式。一方面,以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加入重点关注范围。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逐渐已成为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共青团务必要对新媒体阵地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
基于“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要注意厘清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话语的变迁脉胳,分析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面临的困境,并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思考与研究,实现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转型和创新。将践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重要载体,以网上思想引领作为重要领域,通过建立分层分类的工作体系,实现思想引领的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