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黔,而学于渝,自小背井离乡的我,一直念念不忘那生我养我的故土。在我印象中家乡很美,一种没有城市喧嚣,简简单单、朴朴素素的美,有景色美,民族美,还有人情美,文化美。我的脑海里总是不断的浮现着清澈的格凸河水,峰峦叠嶂的五峰山,源远流长的苗族史诗《亚鲁王》,激情洋溢的布依风情六月六。这许许多多的景象汇集成一个游子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情怀,如溪水的甘甜,如春风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家乡有一个吉祥的名字叫“紫云”。“紫云”二字取自紫气东来,云蒸霞蔚,寓意着生长在这片祥瑞之地的紫云人民世代幸福,吉祥如意。而我名字漆野灵紫的最后一个字“紫”字,也是代表着生我养我的故土-紫云,这是因为母亲要求我日后做人做事不要忘本,要心系家乡,与家乡同成长,共进退。家乡虽然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富饶的土地,但它用它贫瘠的身体哺育了我,让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懵懂孩童成长为一个怀有满腔热血与理想的青年。我的身体里流淌着紫云人顽强不屈的血液,贯通着黔中儿女坚韧无畏的气息。这一切都让我毅然放弃了安逸的城市,下决心扎根大山,用知识和文化帮助家乡的发展,投身到家乡建设的第一线。
回想自己刚到坝羊时,放眼望去,一片片产业基地似绿毯铺满坝羊的山山岭岭,一撞撞新式的农家小院像山花绽放在坝羊的村村寨寨,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如丝带连接着坝羊的千家万户。我不禁被眼前这种自强不息欣欣向荣的景象所震撼。可以说就种震撼就跟看到沙漠里的一抹绿洲一样,冲击着我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
转眼,我工作已经快一年了。一年的选调工作,让我对这些景象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对于党、对于服务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因为我实实在在的参与到了家乡的建设中来,一点一滴的见证着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家乡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烈日下下村宣传政策的我们,田地里与群众交心谈心的我们,旱灾时下村送水的我们,服务大厅里为群众办事、调解群众矛盾的我们,我想这是千千万万个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共产党员的不变执着和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用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五个坚持”告诫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奉献的道路,就应该抛下那些不该有的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当好党委政府的“前哨后院”。如今,作为身处政策执行,改革发展第一线的我们,背负了千千万万个基层群众的发展梦想。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一位朴实的村支书对我说过,“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村子建设成为华西村一样,人人小康致富,人人幸福成功”。这就是群众最根本的愿望,家乡繁荣富强的愿望,人民群众渴望幸福的愿望!这朴实的话语,时时激励着我,让我真正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不想用言语去形容这种感动,因为只有真正投身到基层,亲自看到听到做到才能得到这最真实的感动。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我们更应该用知识去营造,用青春去装扮,用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心去呵护,去构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一个数万万中国同胞梦了千百年,朝思夜想的梦;一个多少仁人壮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梦;一个八千万党员为之奋战前线一心为民的梦。虽然在十三亿中国人中,我很渺小,也很普通,但在接下来的日子,我愿与所有志同道合无私奉献同志一起,甘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团结一致,当好党委政府的前哨后院,用我们年轻的热血洒满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为家乡的发展打好最坚实的基础,共同筑造紫云美好的明天,不辱我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和美好青春!
(作者系贵州省2013级选调生,紫云自治县坝羊乡人民政府干部)